10 月22日下午,国内首部高原铁路题材院线电影《开心岭》专家与媒体观摩暨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观影结束后,来自电影界、学术界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围绕该电影的选题价值、叙事构建、人物情感及艺术表达展开深入研讨,对影片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与会者一致认为,《开心岭》通过老铁道兵杨震山(巫刚饰演)修建完老青藏铁路后申请留下当了一名信号工,在高原站点极其恶劣与孤独的生存环境中,一直默默地坚守了三十余年,把创造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青藏铁路精神,传承给惟一的徒弟、退役军人第五小军,展示了对信仰、对铁路事业和对雪山大地的忠诚与守护,践行着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件就是最大成功的人生信条,不仅填补了国内高原铁路信号工题材电影的空白,更以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精神内核,成为一部兼具“温度”与“厚度”的现实题材佳作。
电影《开心岭》由韩晓黎担任监制,秦伟青任执行监制,巫刚领衔主演,刘全玮导演。孟广顺、林樾任出品人和编剧、总策划与总制片人,杭昕、牛士红、王子伊任编剧;卢祈炽饰演第五小军,王子伊饰演杨雪茹,藏族青年演员桑吉草饰演卓玛,标马饰演旦增,宋禹饰演彭阳。鼎虹影业(西安)有限公司、鼎级影业(西安)有限公司出品,铁道影视(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国家铁路局信息中心、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铁道兵纪念馆(中国铁建展览馆)联合摄制。
题材破冰 + 叙事走心,还原高原铁路人的坚守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高原铁路信号工群体的院线电影,《开心岭》有着鲜明的独特性:
1、题材稀缺且真实。影片全程在青海高原取景,聚焦海拔4200米的 “开心岭”信号工区,真实还原了高原铁路信号工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日常——从暴风雪抢险的紧急时刻,到狼群夜袭的生死考验,每一个桥段都源于高原铁路人的真实经历,让“铁路信号工”这一鲜少被关注的职业走进大众视野。
2、叙事多线交织且情感饱满。影片以复员军人第五小军与老信号工杨震山的“师徒羁绊”为主线,串联起 “战友情”即:杨震山为报老班长救命之恩和心系铁路坚守三十余年,“亲情”即:杨震山与女儿雪茹十多年父女关系破裂到和解,“爱情”即:第五小军与藏族姑娘卓玛的极地情愫,三重情感线让两代铁路人的成长与抉择更具感染力。
3、精神内核鲜明且有时代意义。在信仰匮乏的当下,影片以两代铁路人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的职业态度,诠释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的青藏铁路精神,为观众点亮“坚守”与“传承”的精神信号灯,引发对平凡岗位中“真英雄”和“伟大”的思考。
人性光辉 + 价值共鸣,打造现实题材新标杆
《开心岭》的核心亮点,在于以“小人物”传递“大情怀”:一方面,彰显了极地环境下的人性光辉。影片不刻意渲染苦难,而是通过第五小军从“失恋逃避”到“主动坚守”的蜕变、杨震山“以站为家”的奉献,展现极端环境中人性的坚韧与温暖,如“雪夜狼群围困”情节,杨震山以军号唤来狼王解围,既凸显了高原生存的艰险和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存,更体现了铁路人“守护万千旅客生命”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价值共鸣覆盖多元受众。影片不仅能让铁路系统群体、退役军人群体产生 “职业共情”,还原铁路工作细节、传承军魂精神,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当年的铁道兵和铁路建设者修建“天路”时的热血牺牲与青春奉献,歌颂了生命的伟大与壮丽。无论是杨震山退休前移交工作日志与军号的使命交接,还是多年后第五小军带领新一代信号工坚守的精神延续,都传递了“坚守即价值”的理念,为当下浮躁的社会情绪提供了正向价值引导。
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电影评论家张卫主持。他指出《开心岭》具有六大特点:以青年视角观察老辈风范,以精神信仰揭示一生坚守,以两代军人彰显传统续延,以壮美高原抒发家国情怀,以类型元素丰富影片叙事,以普通小站书写铁路变迁,是一部好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电影评论家 张卫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部经理周勇现场致欢迎辞。他强调电影《开心岭》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与现实意义的作品,通过聚焦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铁路信号工”群体,讲述了铁路人坚守高原、传承“铁道兵精神”的故事;通过展现两代铁路人的坚守与传承,不仅弘扬出“坚守、奉献、国家情怀”的时代精神,呼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同时也深刻描绘普通人的坚守与家庭付出,强调了信仰、坚守和奉献的精神,唤醒公众对平凡英雄的敬意。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部经理 周勇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电影事业家、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荣誉理事长明振江将军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部影片是鼎虹影业、鼎级影业和铁道影视中心推出的一部优秀作品,具有补白意义:一是选材独特、主题深刻。二是人物鲜活,以情感人。通过镜头语言传达了师徒情、战友情、父女情、民族情,是一部确实让人感动、让人动情的好作品。影片更展现了铁路信号工群体的奉献精神和他们的信仰与坚守,传递了“有坚守的人生活是快乐的”这样一个主题,两代人传承坚守,小人物、大情怀,小故事、大时代,可以说《开心岭》打开这样一种给人们心灵的窗户。他对片子的抒情风格和画面的壮美给予了高度赞扬。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电影事业家、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荣誉理事长 明振江将军
中影集团原总经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电影《开心岭》监制韩晓黎在发言中说,这部电影能够让观众了解国家铁路事业的发展,什么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他特别强调,影片通过真实的场景和故事,展现了青藏铁路建设、运营中铁路人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和铁路人对国家经济动脉、国家战略部署、国家边防安全的坚守,特别是师徒二人放弃城市的繁华,在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保证了国家大动脉干线的畅通,深刻感人,这种精神在当下很值得学习。
中影集团原总经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电影《开心岭》监制 韩晓黎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对电影的创作技巧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开心岭》一是“大立意”下的“小切口”,确实打开一个新的空间,用一个小站、一条铁路串起来,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叙事切入点,通过青藏铁路信号工群体和两代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之间的关联,传达了信仰、坚守与情感,维护了把想要传达的大格局、大主题呈现出来。二是青藏铁路精神在影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影片把两代人的坚守,代际之间的传承以及以情动人表达的非常完美。三是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包括在小站里发生的故事和日常生活细节展现,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四是影像风格的壮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结合,既有外部的影像之美,又有内在精神力量之美,会让观众感受到这是一部好作品。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尹鸿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原主任、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曹寅称赞本片填补了铁路信号工领域的空白,是一部带有极强浪漫主义、乐观主义、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力作。他指出,影片通过小切口展示大主题,运用类型片的叙事方式丰富了主旋律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铁路信号工群体的故事致敬铁道兵和铁道兵精神,展示了坚守、传承、事业、奉献、爱情、民族团结、人与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人力、冲击力,叙事风格比较稳健,人物塑造比较浓厚,舒缓有序、张弛有度。影片传达了只有把个人的事业和党和国家事业统一起来,才能使我们身上价值得以实现。影片中所讲的坚守是铁道兵精神在平凡岗位上有延续和缩影,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原主任、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 曹寅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表示,影片的独特性在于关注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铁路信号工,呈现了一种美学气质和风格,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递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片对这些“平凡”职业的描写具有时代感,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情感共鸣。最近,《人民日报》开创了一个栏目叫“一辈子一件事”,我觉得《开心岭》对“择一业、成一事、终一生”的精神进行了深入发掘,具有很强的一个时代感和时代气质。两代退役军人从不同的起点,在青藏高原站交汇在一起,这样的叙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含概了这个时代复合特征叙事美学,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刘琼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强调了影片在题材和叙事方式上的突破:首次聚焦青藏铁路信号工这一群体,通过小人物展现了大时代。他特别赞扬了影片的情感表现,尤其是父女情和师徒情的刻画,使两代铁路人之间的传承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表达了个体与时代关系。他认为《开心岭》为如何在新时代、新体制下,以创新的方式叙述行业人物的故事、塑造平凡英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影片的精神传承特别真实,具有感染力,对电影美学进行了探索。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 皇甫宜川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部主任董瑞峰在发言中提到,《开心岭》是中国铁路题材电影的延续,通过信号工的故事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他认为影片在叙事策略和制片策略上具有借鉴价值,成功地将主旋律故事用类型片方式进行丰富。影片最后的反转比较好,本来以为陷入绝望,狗没了,羊没了,师傅走了等等,通过反转可看性比较强,使主旋律的表达更具观赏性。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部主任 董瑞峰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著名电影评论家饶曙光表示:《开心岭》是一部有温度、有信仰、有人文内涵的影片。影片以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式呈现了青藏铁路精神,成功的塑造了两代铁路信号工的人物形象,可信可亲可爱,可以与普通的观众产生最大限度的共情。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配乐、歌曲富有动情力和感染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著名电影评论家 饶曙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表示,影片通过鲜明的小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与大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他特别赞赏影片的叙事风格,认为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现,让人物更加生动,赋予了电影强大的情感力量。他认为《开心岭》体现了“小切口,大主题;小人物,大情怀”的创作理念,符合当下中国影视创作的潮流。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
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实践中心副主任、博士李苒在发言中提到,《开心岭》通过聚焦铁路信号工这一隐形群体,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在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中所承载的意义。她认为影片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十分成功,还融合了西部电影、公路片等多种美学特色,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她强调这些默默奉献的人,包括过去的铁道兵和现在一代代信号工的付出和贡献应该被看到,认为在当下这类题材非常珍贵,非常有必要的。
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实践中心副主任、博士 李苒
《中国电影报》总编张晋锋对影片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特别强调了电影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开心岭》通过鲜活的小人物展现了大时代的变迁,聚焦“保护火车眼睛的人”,切口虽小,却能折射出“大主题、大时代”。影片的制作不仅展现了铁道兵精神,也通过情感传递了时代的力量,拍出了“有笑点、有泪点、没有尿点”的好影片。
《中国电影报》总编 张晋锋
联合摄制方代表、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副部长罗传宝,对电影《开心岭》首次用电影形式呈现高原铁路信号工的工作与生活提出了称赞。他认为这部电影不仅反映了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的艰辛,也展现了铁路信号工群体的奉献精神,值得全体铁路职工关注和学习。他还特别强调了电影的情感共鸣和音乐的感染力。
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副部长 罗传宝
《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厉于表示:作为铁路人,她对影片“很有共鸣”,认为《开心岭》最核心的贡献,是让铁路一线职工“被看见”,让社会公众了解到在中国高铁这张闪亮名片背后,有无数默默无闻坚守在祖国各个角落的铁路人。她总结影片是“致敬普通劳动者的电影”,是献给青藏铁路职工的礼赞。
《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厉于
国家铁路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心源以一名铁路人的角度,深刻解析了影片“一生守一站、一世站一岗”理念,认为《开心岭》在艺术价值上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美学价值,并对电影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呈现提出了高度评价。
国家铁路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李心源
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开心岭》执行监制秦伟青表示,他为影片能够大力宣传和弘扬青藏铁路精神而感到激动和欣慰,特别提到“一生守一站”的精神贯穿全片,在这一主题下,通过细致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受到铁路人的坚守和奉献。他指出,《开心岭》是首次在青藏高原拍摄铁路题材、首次由青藏公司干部职工参与、首次书写了青藏公司职工真实事例的院线电影。
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电影《开心岭》执行监制 秦伟青
《开心岭》出品方代表总策划、编剧孟广顺在答谢辞中表示,影片全程在青海高原拍摄,主创团队亲身体验了信号工们在海拔4200米的环境中所经历的孤独与艰险。正是这种坚守,塑造了铁路职工最打动人心的一面,不仅是对铁路群体的致敬,更希望通过杨震山与雪茹的父女和解、第五小军与卓玛的爱情以及师徒之间的精神传承,让观众在高原故事里感受到生活的温度、生命的韧性与人性的力量。孟广顺和导演刘全玮感谢各位专家、领导和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并诚挚邀请广大观众走进影院,走进“开心岭”,在光影中体会平凡中的伟大与感动。
电影《开心岭》将于近期在全国专线上映。作为国内首部高原铁路题材院线电影,它不仅是一曲高原铁路的赞歌,更是一段触动人心的真情故事,期待与全国观众在大银幕上相遇。